◎记者 陈梦娜 宋薇萍
预计上海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将显著提高。最新发布的《上海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应实施数字蝴蝶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区块链和网络3.新的数字经济,如0,促进了元宇宙的重大应用。
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提出了细分目标: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360台/万人。
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260台/万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三年里,上海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将增加100台/万人。
上海市副市长李正在15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围绕数字化转型,上海应实施智能工厂试点计划和‘工业赋予上海’行动计划,以打造智能工厂标杆企业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出发点,推动制造企业做好数字赋能,加快转型发展。”。
围绕产业升级,上海将从三个方面实施数字蝴蝶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网络和生产环节的数字连接;加快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智能工厂试点计划,制定“一厂一计划”,建设20家基准智能工厂和200家示范智能工厂,新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授权方面,上海将实施“上海”行动计划,建设30个工业互联网基准平台,培育约3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业链主”企业,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数字转型集团服务。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表示:“上海将向首次“小升规”和“新建统一”的工业企业发放最高50万元的‘增长券’,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等专业服务。”。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告诉《上海证券报》,《行动计划》提出了80%以上规模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这意味着大多数制造企业将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为实现360台/万人的工业机器人密度目标,姚志强认为,上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建议继续在政策层面努力,鼓励企业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和使用;二是建议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范围;三是建议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的机器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满足市场需求。
姚志强认为,未来制造业数字生产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制造企业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灵活生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