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急吼吼 投入慢悠悠
两个月内,250多家公司宣布推迟筹资项目
◎何昕怡 记者 王乔琪
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各行业的加速复苏,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步伐逐渐加快。然而,在第二季度,大量上市公司的推迟实施不禁让市场感到有点冷。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自4月份以来,25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募集项目的延期公告,其中141家涉及首次募集项目的延期,占56%以上。从具体项目的角度来看,延期项目不仅集中在房地产、造纸、服装等传统行业,而且许多锂电池、新材料等热门轨道项目也在放缓建设。
“上市公司推迟募集投资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个别行业放缓投资步伐可能是降低经营风险的措施。当然,一些公司确实存在未按时投资的风险,导致收入低于预期。”资深投资银行家王吉跃分析说。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市场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很多上市公司的筹资项目实施情况百出,有的公司的物资采购和物流运输不到位,有的公司的高端人才引进受到限制,有的公司直言不讳地推迟,因为项目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筹资时,他们渴望尝试,筹资期拖延,或多或少反映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火爆背后的困境。
超过50%的首发募投项目延期
总的来说,在250多家募集项目延期的公司中,首发募集项目占全国的一半,大多数公司项目延期1-2年,个别募集项目甚至直接终止。
泰和科技2019年上市时募集资金净额为8.44亿元,计划投资“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项目”、“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等4个项目,其中3个已于2022年8月完成,“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未按时完成,留下“小尾巴”。
今年5月26日,泰和科技宣布,截至2023年5月24日,公司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投资进度为91.79%,部分产品项目已完成,部分产品项目计划延期,部分产品项目计划终止。
具体来说,拟延期细分项目主要是聚环氧琥珀酸(钠),“新增高效无磷水处理剂产能”(PESA),由于工艺优化的设计变更,计划延长至2024年5月31日。涉及二氯丙醇产业链延伸的项目分为两个步骤:一期5万吨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升级,计划延长至2024年5月31日;二期5万吨项目因市场原因直接终止。
巧合的是,声迅股份4月22日表示,为保证募集项目建设效果,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公司考虑政策要求、经济环境、市场等因素,谨慎投资募集资金。募集项目投资进度延迟,实施进度未达到预期。在这方面,公司计划将“运营服务中心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的预期使用日期从2022年11月30日延长至2023年11月30日。
除了推迟首发募集项目外,由于各种因素,许多固定增长项目也放缓了步伐。今年5月30日,中能电气调整了“一二融合智能配电”项目预计达到可用状态的时间,推迟至2024年5月。公司解释说,虽然“一、二集成智能配电项目”在早期阶段得到了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但项目相关验收程序滞后,导致募集项目后续实施进度延误。
银河证券河南公司资本市场部主任邵冬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首次还是固定增长,都可能涉及筹资项目的延期。毕竟,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本身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上市公司对筹资项目进行了调整,并考虑保护投资者权益。
然而,另一位投资银行家建议,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些“雷霆”公司可能会将募集资金用于委托财务管理,或直接被大股东占用,或通过不公平的相关交易转移到上市公司。这些公司需要高度警惕。
拖延或隐藏玄机
由于产业政策调整等客观因素,推迟募集投资项目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项目实施进度低于预期,拖延甚至最终结束,就有明显的“圈钱”嫌疑。
雄涛股份于4月28日宣布,募集投资项目的建设内容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因此将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燃料电池等项目的研发中心和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的建设期延长至2023年9月30日。
记者注意到,从2016年8月到今年4月,这两个项目的建设已经推迟了近7年。回顾过去,2015年10月,雄涛股份固定增资9.35亿元,其中8.15亿元投资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1.2亿元投资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和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开发项目建设。根据规划,两个项目将于2018年8月和2017年8月完成。
当时,这一有前途的筹资计划曾受到市场的青睐:雄涛股价在发布固定增长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内相继涨停。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其股价从16.15元一路上涨到33.23元,翻了一番。
然而,在“交作业”的关键时刻,雄韬股份却一再拖延。公司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披露延期公告,将上述两个筹资项目的建设期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到2020年底,两个筹资项目的投资进度分别只有28%和不到11%。公司随后将两个项目的建设期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此外,10亿瓦时动力锂电池项目筹集的4亿元也被转移到深圳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建设中,该项目也多次延期。
记者注意到,一些公司在实施拖延募集项目的同时,也改变了募集资金来购买财务管理。他们原本计划筹集大量资金来扩大产能的诚意必须令人怀疑。一些公司直言不讳地表示,考虑到项目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公司适度调整业务重点和资源投资,项目实施延期或终止,这不禁让人们对固定增长计划中募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画出一个大的“问号”。
交易所密切关注“忽悠式”筹款
在推迟筹资项目的同时,一些公司也不忘利用市场的“东风”,及时将筹资投资转向人工智能等热门轨道。这种目的性很强,不惜“跨境”的筹资变化也逃不过交易所的眼光。
2021年11月,恒信东方实际筹集6.83亿元。其中,“虚拟现实现场运营中心项目”计划筹集3.6亿元,建设周期为2年。但截至2023年4月10日,该项目仅投资1985.21万元,仅占承诺投资总额的5.51%。
现在,距离承诺的“交货期”只有半年,恒信东方只是宣布终止该项目。4月12日,公司宣布计划终止“虚拟现实现场运营中心项目”,并将项目未使用的3.47亿元筹集到数字沉浸式应用场景内容开发、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平台建设和运营项目,其中近2亿元用于永久补充营运资金。
深圳证券交易所立即向公司发出询价函,要求公司解释虚拟现实现场运营中心项目的具体投资和收入、相关合作伙伴名称和合作模式,结合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的具体变化,充分解释早期项目审批和可行性论证是否谨慎合理,是否存在“欺骗”投资情况。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还询问了两个“变更”项目与现有业务和现有投资项目的区别和联系,是否存在重复建设问题,相关效益预测是否谨慎合理。
事实上,随着近期大量筹资项目的推迟,思创医惠等公司已进入交易所重点监控领域,并收到询价函。
邵冬梅表示,随着全面注册制度的实施,上市公司筹资项目的“拖延”有望得到改善。“注册制度改革的本质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加强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使发行和上市过程更加标准化、透明和可预测。“她说,目前交易所对筹款项目审计要求逐渐严格,要求项目环评程序、土地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条件,更注重项目前瞻性和实际着陆能力,也对上市主体和中介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经营和监督中,更加勤奋,定期检查,继续关注筹款项目的实际着陆进展。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