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航
◎记者 何奎
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航,面向全球和国际。
6月8日,全球金融市场关注上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和上海市市长龚正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启动再保险“国际板”。
同日,上海市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作为再保险“国际委员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开设全球再保险进入商业交易市场标志着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重要一步。
引导再保险市场
从“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
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国的规范和标准,引导中国再保险市场从“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深入参与全球再保险产业合作。
在此背景下,《实施细则》的发布恰逢其时。具体来说,《实施细则》制定了22项政策措施,重点关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应和创新能力,促进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对外开放,加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训机制建设。
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坚实基础。在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方面,重点建设面向未来的新型再保险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再保险登记结算平台的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运营效率,构建集交易结算为一体的新型再保险交易市场。
充分发挥财政对再保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实施细则》还将再保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政策支持范围。鼓励相关区政府和管理委员会按70%(上限50万元)对数字再保险登记结算平台产生的技术改造费用给予专项支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赵明认为,与国际水平相比,上海再保险金融基础设施在软硬件系统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上海必须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开放新一轮保险创新,深化再保险和保险资金利用效率,发展离岸保险业务,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
改善再保险市场逆差现状
弥补跨境再保险的不足
目前,我国再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全球市场上,我国再保险从境内到境外的保费规模存在较大逆差,导致我国再保险行业参与全球保险风险分配的能力有限。
2022年,中国境外保费约1120亿元,境外保费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因此,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深化双向融合,建设再保险“国际板”,弥补跨境再保险的不足,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和期待。
根据《实施细则》,建设再保险“国际板”,依托高透明度的场内交易设施和规则,打造连接全球风险分散的国际统一市场。
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部总经理赵磊认为,从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来看,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因此,再保险“国际板”的建设是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水平,特别是保险的服务水平从国内市场向全球视野转变,从而帮助实现金融保险领域的“双重循环”。
上海保险交易所
全面帮助再保险“国际板”启航
上海保险交易所作为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和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保险要素市场,将在帮助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建设再保险“国际董事会”的过程中发挥平台枢纽的作用。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上海保险交易所将努力建设承担政策实施、畅通要素流通、平衡效率安全的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合理布局、有效治理、先进可靠、灵活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从市场建设、规则、强服务等方面,帮助再保险“国际董事会”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保险交易所是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运营商,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技术支持,为未来再保险“国际董事会”提供数字再保险交易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加密和篡改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再保险行业在线、智能转型,为全过程监督、渗透监督和精细监督提供更有效的实施工具。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