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谢忠翔
10月24日,建行打开这家银行今年内第二轮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工作中。前一日,中行发布声明称,这家银行进行发售700亿的二级资本债券。
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二级资本债、公司债(以下简称“二永债”)发售关注度明显不断升温。Wind资料显示,7月至今总计公开发行的“二永债”经营规模已超4494亿人民币,较上半年度提高1081亿人民币。
总体来说,2023年至今银行业发售以上资本工具节奏相比去年明显变缓。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二永债”融资规模不如去年同期水平,且拨备覆盖率持续走低,银行业还面临着资本补充工作压力。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宽信用环境和很多银行不断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幅度等,很多银行对外源融资要求比较大。
规模较上半年度已经超过千亿元
前不久,好几家国有大型银行发布声明称进行二级资本债或公司债发行工作中,也有大部分银行发行方案正在路上。
中行公告显示,10月23日进行发售两个品种的二级债,在其中10年限固定利率债券融资规模为450亿,息票率为3.43%;15年限固定利率债券融资规模为250亿,息票率为3.53%。中行称,以上债卷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该行的二级资本。
重庆银行、中国邮储银行也于近日各自公告显示,实现了公司债发行。在其中,中国邮储银行本次发行规模达到300亿人民币,前5年息票率为3.42%;重庆银行融资规模为25亿,前5年息票率为4.50%。二者的债卷募资均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证券时报记者据Wind整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银行业“二永债”的融资规模节奏明显加速,特别是公司债发售提温。截至记者发稿日,第三季度至今银行通过上述两种资本工具总计发售4494亿人民币,较上半年多传出1081亿人民币,在其中公司债融资规模得多1203亿人民币。
未来展望银行业年之内“二永债”的剩下融资规模,专业人士预估,四季度有望迎来发售高峰期,发售节奏感将进一步加速。
“中国激励各种类型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资本工具、多种渠道补充资本,压实资金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水平,更强支持实体经济。”光大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明。
年之内经营规模引车卖浆同期相比
虽然后半年二级债和公司债发行节奏感早已提温,但2023年迄今二者的融资规模仍明显不如同期相比。整体总体数据信息,一、二季度的发售节奏感偏缓,三季度之后发生加快,预估四季度仍有较大发售室内空间。
Wind资料显示,截止到10月24日,银行业“二永债”年之内融资规模为7907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的9695亿人民币降低1788亿人民币,减幅大约为18.44%。在其中,二级债同比下降17.8%至5754亿人民币,占整体融资规模比例较大;公司债同比下降20%至2153亿人民币。
从发行主体来说,不论是约占融资规模绝大多数的国有银行、股份行,或是占发行主体总数绝大多数的城农商银行,2023年的信息要低于以往。比如,国有银行和股份行年之内“二永债”已发行6650亿人民币,小于2022年同时期水准的7900亿人民币;从发行主体总数上来说,在今年的进行公开发行的金融机构行为主体中,城农商银行及其它(外资企业行或直销银行)现有53家,国有银行及股权个人行为7家,各自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家、4家。
中信证劵投资分析师谭逸鸣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能从三个维度看得出2023年“二永债”的供给工作压力:一是从管控批件来说,2023年的审批量均较前些年明显下降,相匹配能够看见在今年的发售节奏感变缓,国有银行批件剩下信用额度不能对“二永债”提供产生制约;二是二级债和公司债的期满赎出工作压力集中化在三季度;三是为了满足总亏损吸收力(TLAC)的监管政策,至今仍存在一定的管控空缺经营规模,金融机构次级债券仍有一定发售室内空间。
以上券商报告还提到,总体来看,最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对国有银行发售资本工具的审批经营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批件下达后的四季度或迈入二级债和公司债发行高峰期。
周茂华觉得,2023年至今融资规模同比减少,一方面与近些年金融机构有关公司债、二级资本债发行放量上涨相关,数量比较高;另一方面,公司债发行成本及银行业足以满足风险监管条件等,一定程度减少了公司债发售要求。他还强调,从二级债、公司债融资规模和发行银行的总数情况来看,也有可能与很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适当减少公司债、二级资本债的投资总额相关。
仍有较大资本补充空缺
实际上,在今年的金融机构资产端回报率仍在下滑,净息差仍承受力。此外,商业服务银行资本充足率总体同样在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仍具有较强的资本补充需求。另一方面,从管控角度来看,各种国有商业银行也有非常发行要求。
周茂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明,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繁杂,金融机构不断让价中国实体经济,对银行盈利和内源资本补充组成一定连累,造成很多银行对外源融资要求有所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平稳修复,实体线资金需求转暖,一部分银行资本填补要求仍极强。
Wind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国有银行和股份行的拨备覆盖率较2022年各自下降0.87个、0.27个百分点至16.89%、13.31%,城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则已经进入了2019年至今的历史时间中等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资本补充要求依然充沛。
另一方面,管控所带来的资本补充工作压力也不能忽视。中信证劵研报指出,2025年全世界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权重计算比例不少于16%。据测算,为了满足TLAC监管政策,至今仍存有2.05万亿的TLAC空缺,工行、农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建行资本补充空缺经营规模分别是3203亿人民币、6960亿人民币、5559亿人民币、4766亿人民币。由此剖析,金融机构次级债券仍有一定的发售室内空间。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