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24年9月,小刘开启了她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新的环境给她带来了很多新的认知、挑战,慢慢地小刘的消费越来越大手大脚,导致生活费透支,小刘不敢再向父母继续索要额外的生活费,经朋友推荐在某平台看到了“零门槛、无抵押”的“校园贷”,面对这极具“诱惑力”的途径,于是小刘便在该平台贷了一笔3万元的贷款,半年后小刘被该平台催促还款,此时小刘发现由于“利滚利”,需要还款将近4万。小刘实在无力偿还,也不敢告知父母,便开始“以贷养贷”,一年后贷款仍然没有还清。
由于贷款金额越滚越多,无奈之下,小刘选择了报警,工作人员告知小刘“校园贷”具有高利息、高额逾期费等特点,沉重的息费等心理负担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向其普及了非法“校园贷”的常识和危害,劝导王同学今后远离非法“校园贷”。
大家人寿天津分公司提醒您:
1.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拒绝过度消费。
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克服虚荣、从众、攀比的心理,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2.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
应有意识地学习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相关的法规政策,提高对金融诈骗和不良借贷的防范意识。
3.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切勿轻信他人
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如遇相关情况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必要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评估自身情况,寻求正规贷款渠道
若确实需要贷款,一定要和父母、老师沟通,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充分了解贷款的相关要求,通过正规机构贷款。
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