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Deloitte与北京信安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安世纪”,股票代码:688201)联合主办的“数字资产交流会”在香港成功举行。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第七届立法会议员、财委会主席、香港中资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振英出席并致辞。信安世纪董事长李伟出席会议,高级副总裁张庆勇及相关金融技术专家发表专题演讲,与会60余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密码技术在构建数字资产安全底座、保障业务合规中的核心价值,为两地金融安全共建提供技术路径与实践参考。
聚焦底层安全
夯实数字资产信任根基
随着2025年8月1日《稳定币条例》的正式施行,稳定币等数字资产在发行、托管、跨境支付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与合规成为焦点。香港与内地金融互联互通持续深化,但两地在监管制度、政策导向、技术路线及落地实践等方面的差异亟待协同。
信安世纪高级副总裁张庆勇在《密码技术构建数字资产的信任基石》主题报告中指出,当前数字资产的大规模应用,高度依赖哈希、数字签名、多重签名、Merkle树等一系列成熟的密码技术。这些技术贯穿于数字资产的发行、流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是构建其信任体系的“核心支柱”与“信任根基”。
他进一步阐释,密码技术通过加密保障资产数据可信上链,以数字签名验证交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依托安全算法实现链上-链下风险协同防控,为合规审计与监管追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而构建起贯穿资产数字化全流程的安全信任框架。
同时,他还补充,前沿技术如后量子密码、同态加密等,虽处于探索阶段,但将为未来数字资产安全升级提供潜力。
透视政策法规
分享密码落地实践
面对内地与香港在监管制度与技术路线上的差异与衔接需求,信安世纪金融技术专家在《金融领域商用密码政策法规透视与落地实践》报告中,深入解读了内地金融领域的安全、合规政策及商用密码技术安全要求,分析安全、合规框架与实施路径,并对金融领域“密评”(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与“等保”(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两大核心监管框架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与会嘉宾厘清了在复杂监管环境下实现安全合规的实践方法与策略选择。
同时,还重点分析了商用密码技术在数字人民币(DCEP)、跨境支付(CIPS)、二代征信等核心金融场景中的技术标准、实施路径与成功案例,展示了商用密码技术在筑牢金融安全底座、保障数据隐私与交易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携手应对挑战
共促两地金融安全创新
本次交流会紧扣香港与内地银行业务互联互通不断深化背景下的安全合规需求,为两地金融机构与技术提供商搭建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信安世纪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同推进密码技术的融合应用与协同创新,以专业力量助力香港与内地数智金融的安全、稳健与合规发展,共同构建开放、协同、韧性更强的金融安全新生态。
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5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