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 的正式发布标志着 AI 大模型进入第三次大型迭代周期,不仅引发行业技术路线的重新审视,更带动全球算力资本开支维持高景气,通信板块近三月涨幅超 32%。申万菱信基金梁国柱针对这一行业变化,深入剖析 AI 产业链的核心机遇,尤其聚焦硬件环节的红利与应用端的突破方向。

多重因素助力AI硬件

梁国柱表示,近期AI产业链中光模块、算力服务器等硬件领域涨幅显著,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重逻辑共振的结果。

首先,该表现与前期的市场调整密切相关。“DeepSeek刚发布时,大家认为其可能提升算力运行效率,对算力需求有一定影响,彼时相关算力公司调整相对较大。”梁国柱表示。

其次,全球AI算力资本开支的高景气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年一季度,海外大厂上调了全年AI算力资本开支,海外相关算力公司走出了一波相对较好的趋势性行情,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算力需求的提升。

最后,大模型的密集迭代进一步推高了硬件需求。众多新的大模型厂商持续推出新模型,进入第二轮迭代周期,对算力卡的需求成倍数提升,尤其是近一两个月,包括GPT5在内的大厂模型正在进行第三次大型迭代,行业景气度维持较高水平。

AI投资正从硬件向应用端延伸

AI发展本质上可分为训练、推理、行业应用落地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重点存在明显差异。

在训练阶段,市场对硬件的需求旺盛。“各家厂商卷大模型迭代时,对大型GPU集群需求激增,过去几千张GPU集群的规模,现在已经扩展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张。”梁国柱表示,这也是近期硬件板块表现突出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从当前阶段来看,AI关注方向正逐步向应用端转移。目前,AI发展已到三个阶段的中间环节,大模型推出后,正逐步进入应用落地环节,相关应用公司、平台类公司或软件公司可能更具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意味着硬件需求会消失。梁国柱进一步表示,随着推理需求增多、应用落地场景真实出现后,会形成正向循环,持续需要相关基础设施及模型迭代,硬件与应用有望形成长期协同发展的格局。

从产业链细分来看,硬件涵盖芯片、光模块、PCB等环节。芯片搭载在PCB上实现信号传输,光模块实现服务器与数据中心间的互联互通,这些都是训练阶段的核心硬件;而软件端,平台类公司负责模型的开放与调用,行业应用类公司则推动模型在金融、教育、法律等细分领域落地。

国内AI在应用落地端具备独特优势

对比国内外AI产业链发展,国内在应用落地环节有着显著优势。

一方面,海量的工程师红利有望将优秀技术在各行业快速落地,加上丰富的数据资源,只要有“原料”,就能在各行业应用领域快速试点、创新,这使得国内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上具备天然优势。

另一方面,硬件领域的差距正逐步缩小。“国内相关芯片成熟速度较快,预计未来这种差距会以很快的速度缩短”梁国柱判断道。

具体到终端产品与应用,梁国柱更看好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AI最终落地要与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相关,市场空间必须足够大。”梁国柱举例道,如智能终端的个人助手,若能实现自动报销、规划旅游等功能,或将较先迎来突破;智能汽车在中低速、路况平稳的封闭环境下,自动驾驶场景落地也有望加速。

对于AR眼镜与人形机器人,则认为AR眼镜落地转化率仍待观察;人形机器人在AI赋能下有了“大脑”,能在特种作业、重复性劳动中替代人类,但离通用人工智能还有差距,需长期跟踪。

在梁国柱看来,AI 行业的快速演进决定了投资逻辑的动态属性 —— 并非单一环节长期主导,而是硬件先以阶段性爆发力打开市场空间,随后应用端逐步承接增长动能,产业链各环节的机遇呈现出明显的 “阶段性轮动” 特征,这对投资者把握阶段转换节奏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对未来市场表现和相关板块基金产品未来投资收益的保证,不代表本公司对基金业绩的任何承诺或预测。观点仅代表当时看法,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