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组织的战略规划,本质上都是对其所处环境变化的系统性响应。
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以及国内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型,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又宏大的时代画卷。对于法律服务行业而言,竞争日趋激烈,监管环境持续强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重塑法律服务的底层逻辑,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则为法律服务如何赋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置了新的时代命题。
基于此背景,国浩律师事务所(后文简称“国浩”)在外部顾问智合的助力下,启动并完成了其第六个五年发展规划(后文简称“六五”规划)的制定。
上海之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之合公司”)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一家在中国具有领先地位的法律科技、教育及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智合”、“智合AI”“智拾”、“榜上”、“智合标准中心”等品牌向法律专业人士及服务机构提供行业领先的法律AI大模型、智库研究、品牌增信、继续教育、智慧律师、AI律师营销、标准编制与咨询服务等服务。
本次“六五”规划的制定,也是国浩作为拥有近二十七年历史、在中国律师行业发展中扮演了“探索者”与“奠基者”角色的领先律所,面对行业拐点,主动、系统地设计自身未来,以期在复杂环境中塑造有利格局的一次战略尝试。
放眼全球,顶尖的专业服务机构都在重新审视其管理模式,以应对技术进步和客户期望的剧变。国浩的“六五”规划,正是在这一全球趋势下的中国回响。它深刻地回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在新的历史坐标下,一家中国顶尖律所应如何定义卓越,又该如何走向未来?它清晰地表明,过去成功的模式未必能确保未来的领先地位,持续的自我进化是领航者唯一的选择。
价值引领:国浩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石
规划的核心,始于对根本宗旨的重申——“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这句质朴的表述构建了国浩的价值坐标系。它超越了单纯的客户服务或商业成功,将律所的使命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构成了一种深邃的“大我”情怀。
这一宗旨被进一步分解为五个层面的行动准则:做“两拥护”的践行者,体现了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忠诚与担当;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奋斗者,彰显了将自身发展融入时代洪流的宏大格局;做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回归了法律职业服务于人的根本;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确立了以专业能力贡献社会进步的角色定位;做行业清风正气的守护者,坚守了职业道德的底线。这五点共同描绘了一家中国律所的理想画像,是其精神风骨的集中体现。
“诚信、专业,融合、卓越,责任、奉献”十二字方针,在新的规划中依旧是国浩全所的核心价值观。这套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的价值体系,是一个三维的“契约”框架:
面向客户与市场,“坚持专业至上,这是法律人的安身之本”。诚信是信任的基石,专业是服务的保障。这是国浩对市场最庄严的承诺,也是其一切业务活动的出发点。
面向律师与律所,“努力追求卓越,这是国浩人的立命之基”。在拥有近四千名律师和近四十家办公室的庞大体系内,“融合”意味着打破壁垒、协同共生,将个体优势汇聚为集体力量;“卓越”则代表着永不自满、持续精进的内在驱动力。这是国浩内部凝聚力的源泉。
面向国家与社会,“奉行策国者浩,这是中国人的情怀所系”。这将律所的社会责任提升至“策国”的高度,将个体的法律服务实践与国家治理、社会进步的宏大叙事相连接,展现了中国法律人独特的家国情怀与历史担当。
文化并非务虚的装饰,而是核心的战略资产。国浩正有意识地构建一种“价值驱动”的治理模式,通过强大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契约,来凝聚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合伙人群体。这种模式旨在创造一个良性循环:坚定的价值追求激发合伙人更强的归属感与承诺,从而转化为更卓越的业务表现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是对律所“灵魂”的守护,更是确保其在未来风浪中行稳致远的战略远见。
战略蓝图:擘画“六化”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为本次规划工作的外部顾问,智合团队采用了包括多轮次深度访谈、管理层座谈会、以及系统性数据梳理分析在内的方法,协助国浩共同回顾了过往发展的经验,分析了行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最终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研诊断报告,为“六五”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
面对深入的内部分析所揭示的挑战,“六五”规划给出的战略回应,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支撑的系统性工程。它并非对现有模式的修修补补,而是一次全面的战略升级。
第六个五年,国浩以“中国最大的法律服务机构之一,致力成为投融资方向尤其是资本市场最为专业、综合业务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全球法律服务提供者,一家广泛并深入践行社会责任的律师事务所”为发展愿景,以“六化”为发展道路,创建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
其中,指引未来五年发展的“六化”新道路,是在“五五”规划“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基础上,新增了“数智化”,共同构成一个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有机整体。
落地为本:制度刚性与实践意义
国浩“六五”规划不仅描绘了“去哪里”的图景,更构建了一套强有力的制度架构来确保“如何到达”,其核心关键词便是——“制度刚性”。
规划明确提出,“制度刚性是规划落地的核心支撑”。这宣告了国浩将以铁的纪律来保障战略的推行,破除可能存在的“各自为政”的松散局面。为此,规划设计了一套“执行—监督—问责”的闭环管理体系,旨在将战略意图转化为全所上下的统一行动。这一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国浩的集团化治理正在从柔性引导走向刚性约束,是其管理成熟度的重要跃升。
大型专业服务机构的战略规划,天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合伙人利益多元,地域文化各异,对未来的判断和路径的选择也可能大相径庭。强行推行自上而下的指令,往往会遭遇无声的抵制;而无休止的争论,又容易使规划陷入“议而不决”的泥潭。成功的关键,在于过程本身。正如管理学界的共识,对于一个合伙制组织,规划的“过程”甚至比规划的“文本”更为重要,因为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得以加深,分歧得以弥合,信任得以建立。
因此规划制定工作的一开始,智合团队作为外部战略顾问,就与国浩集团“六五”规划工作组一起,将“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作为规划工作的核心原则。智合与国浩共同审视“五五”规划的得失,共同分析行业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共同擘画“六五”时期的发展蓝图。
当历史的航船驶入一个充满变数与机遇的新航道,领航者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乘风破浪的勇气,更在于其手中那张清晰而精准的航海图。国浩律师事务所的“六五”发展规划,不仅为国浩自身的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整个中国大型专业服务机构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有益借鉴”。
它是一次“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的有力重申。在一个日益商业化的环境中,国浩旗帜鲜明地将“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作为根本宗旨,将“诚信、专业,融合、卓越,责任、奉献”作为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战略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是对律所“灵魂”的坚守,更是一种高明的治理智慧——即通过强大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契约,来凝聚人心、驱动发展。这为如何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保持专业精神的崇高与独立,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规划所构建的“制度刚性”与“文化认同”双重驱动的执行保障体系,直面大型合伙制组织管理的根本痛点。它既有严格的问责机制确保战略的令行禁止,又有价值观的引导来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这种治理模式的探索,对于所有面临类似治理挑战的中国大型专业服务机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早在2008年,国浩发布了中国律师界首份社会责任报告,其示范意义明显且深远。同样,作为律师行业最早制定并实施五年规划以驱动自我发展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国浩此次推出“六五”规划,其引领价值不言而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于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而言,让一份深思熟虑的战略规划发挥“稳预期、利长远”的核心功能,是其在时代浪潮中投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