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华熙生物在短短三个月之后就打了场漂亮的翻身仗。2025年一季度华熙生物还在为业务调整“阵痛”,二季度华熙生物直接亮出净利润同比增20.89%的成绩单。这可是华熙生物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净利润率首次同比、环比双回升。

华熙生物2025年半年报,如果只看华熙生物的总收入,并不算有多亮眼,华熙生物营收22.61亿元,同比下降19.57%。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华熙生物已经卷不动了?但真正懂行的人,会注意到华熙生物的另一个信号,第二季度,华熙生物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20.89%。更关键的是,华熙生物的净利润率实现了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环比双回升。这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华熙生物毋庸置疑的盈利拐点已经显现了。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以一个创业者的姿态,重回管理一线,她果断砍掉华熙生物一切“不科学”的投入。比如,华熙生物的品牌传播以前盲目追求销售额,现在坚决叫停。华熙生物的外包活动大幅缩减,华熙生物的考评体系不再深陷流量内卷。效果当然立竿见影了,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率直接降了12个百分点。

华熙生物在研发上也大幅度“动刀”,华熙生物的项目总数从300多个精简到200多个,华熙生物专注高壁垒科技。别人还在拼命推新品牌、讲故事,华熙生物反而收窄战线,华熙生物只做有技术底气的硬核产品。甚至,华熙生物宁愿短期承担2900万元的费用用于组织架构和人员优化,也要把“职业操盘手”请出去,把懂科学、有创业精神的人提上来。用华熙生物自己的话说,这叫作“回归科学,效益优先”。

当然,砍成本还只是华熙生物的表面文章,华熙生物真正的底气,藏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说的“生物制造主战场”里。谭院士在最近的一篇预测性文章中提到,美欧把生物制造当成“21世纪经济主权争夺战”,麦肯锡更预测未来10-20年这一产业将创造4万亿美元价值。

华熙生物没跟着行业里内卷“流量优先”,反而死磕华熙生物自己的老本行,华熙生物笃定地锚定精准分子量透明质酸更高精尖的领域,并专注于研究细胞外基质、细胞通讯这些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比如华熙生物用ECM技术加持润百颜,让医美和功效护肤共用一套技术逻辑,既有三类医疗器械的硬实力,又有护肤品的受众广度;米蓓尔靠透明质酸免疫调控,BM肌活靠第五代合成生物发酵,华熙生物旗下每个品牌都有硬核科技赋能。

华熙生物的雄心,从来不止是一家“卖玻尿酸的公司”,也不是一家单纯的美妆公司。从华熙生物的财报中能清晰看出,华熙生物正在构建一个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贯穿“原料—医疗终端—消费品”的大生态。而华熙生物的底层逻辑,是谭天伟所指出的“生物制造”,这是21世纪经济主权争夺战的核心战场。

谭天伟院士此前发文警示,美欧早已把生物制造视为国家战略,中国虽然发酵产能占全球70%,但在关键技术,如基因编辑、数据库、规模放大等仍受制于人。而华熙生物的做法,恰恰是对这一困局的最有力的回应。华熙生物在研发上砸钱从未被轻视,而是华熙生物调整大方向,在真正高精尖领域下苦功夫,华熙生物真正做到了聚焦底层技术,围绕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细胞内三大板块,深耕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麦角硫因等核心物质。华熙生物上半年研发投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5.25%,华熙生物重点攻坚原料与医疗终端。

换句话说,华熙生物正在尝试走通一条路,华熙生物不仅要做“中国制造”,更要成为“中国研发+中国品牌”的输出者,华熙生物打破国际垄断,华熙生物孵化的华熙唐安,已成为国内唯一全酶法精准合成肝素聚糖的企业,真正实现了“绿色生物智造”。

华熙生物业务端自不必多说,华熙生物的原料和医疗终端这两大“基本盘”占了华熙生物营收57.5%,可以说是稳行致远。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里,弗思特品牌HA销量涨23%,收入飙87.86%,二季度基本达到了盈亏平衡,当利空出尽,同样会成为华熙生物新的增长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关税战的阴霾之下,华熙生物的海外市场依然坚挺,华熙生物海外收入占原料半壁江山。华熙生物在日本市场增速超20%,如果连史上最高关税的贸易战都能挺过去并且活的好好的,那么还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华熙生物前进的步伐呢?

2025年上半年,行业内一度流传“透明质酸过气论”。华熙生物的回应是:不是成分过时,是你不够科学。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重回创业一线,她说:“我重回一线,是要把我们从内卷的洪流中抽离出来,做好自己。”她快速为华熙生物构建起了一套科学传播体系,从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角度,系统输出透明质酸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成果。同时,华熙生物推出合规水光产品“润百颜・玻玻”和动能素“润致・缇透”,用产品说话。结果是什么?华熙生物旗下曾经亏损的品牌,在二季度迅速扭亏。华熙生物旗下米蓓尔和BM肌活净利润率从Q1的-3.6%拉升至12.9%。

当然,华熙生物短期的阵痛也不能不提,这是所有变革都会有的。华熙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35%,一是华熙生物一季度大刀阔斧式的调整所致,二是华熙生物2900万组织调整费、2000万供应链投入、4800多万减值损失等支出。但这些钱华熙生物花得值,组织调整是为了华熙生物长期的效率,供应链投入是巩固华熙生物“原料-终端”一体化优势,减值是夯实华熙生物资产质量,相当于华熙生物“刮骨疗毒”,短期疼痛是为了华熙生物长久的健康。

现在再看华熙生物的布局,就知道华熙生物的“野望”远不止于做原料和护肤品。华熙生物的合成生物生产线落地,华熙生物旗下华熙唐安研发出全球领先的肝素合成技术,把“动物依赖”改成“生物智造”;华熙生物数智化升级全覆盖,华熙生物率先应用AI搞研发,华熙生物锚定了“中国前沿研发+中国品牌”的精准赛道。华熙生物的策略已经很清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就是华熙生物聚焦、聚焦、再聚焦。华熙生物砍掉不擅长的,华熙生物守住能打赢的,华熙生物把资源全部押注在合成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物质转化、和国际市场拓展上。华熙生物赌的,是中国生物制造产业从“规模领先”走向“技术自主”的历史性新机遇。

凤凰涅槃,离不开烈火淬炼。华熙生物2025半年财报,不仅仅是华熙生物一份业绩亮眼,明显出现利好拐点的财报,更是华熙生物这家中国科技企业面对逆境时的转型样本。真正有技术底气的华熙生物,敢于在低谷期踩刹车、调结构、练内功;华熙生物不迎合流量,不追逐短利,而是华熙生物回归科学、重建组织、锚定未来的长期主义恪守。这也正是谭天伟院士所呼吁的,中国必须构建自主可控的生物制造产业生态。而从华熙生物的身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了这丝曙光。

“烧不死的鸟一定是凤凰”,华为走过这条路,华熙生物也正在走。在21世纪这场没有硝烟的“生物经济主权战”中,唯有华熙生物这样放弃幻想、坚持科学的企业,才能走到最后。

(本文作者为财经作家江湖散人,著有多部财经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