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办公室灯光、持续的工作消息提示、难以摆脱的疲惫感……如今,“加班即奋斗”“不加班就是躺平”的职场观念逐渐蔓延,不少年轻人陷入“任务堆积-被迫加班-身心疲惫-效率下降-更多加班”的恶性循环,睡眠障碍、焦虑、情绪低落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努力与过度消耗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何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维护心理健康,成为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课题。
高压工作状态严重影响职场人身心健康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提升工作效率,但长期处于高强度压力下会对身心造成实质性伤害。研究表明,持续的工作压力会激活人体应激系统,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质量下降。
情绪波动:易怒、焦虑、情绪低落或情感迟钝。
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策困难。
躯体症状:头痛、胃肠不适、心悸、肌肉紧张。
长期忽视这些信号不仅会增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还可能诱发高血压、免疫功能紊乱等生理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构建职场心理韧性的实用策略
时间管理:将大型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阶段性任务,设置明确的优先级。尝试“时间分块”工作法,为不同类型的任务分配专属时间段,避免多任务切换带来的效率损耗。每工作50-90分钟,安排5-10分钟的短暂休息,起身活动、远眺或深呼吸,帮助身心恢复专注力。
身体管理: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每周3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被证实能有效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注意均衡饮食,避免依赖高糖分零食和过量咖啡因来维持精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仅是体能恢复的基础,也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情绪管理:建立日常的“情绪检查”习惯,识别并承认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感到压力积累时,可尝试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等即时缓解技巧。培养工作外的兴趣和社交活动,创造心理缓冲空间。若长期情绪低落、失眠,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解郁除烦胶囊,该药具有解郁化痰,清热除烦的功效,既能改善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也能缓解抑郁引起的多种身体不适症状,比如情绪低落、心绪不宁、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咽喉异物胸口堵胀感等,为心理重建提供支持。
职场破局:明确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培养“下班即切换”的心理习惯。积极提升核心技能,增强职场适应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造,获得更多工作自主权与成就感。
职场生涯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真正的职业成功不仅包括工作成就,更包含身心的健全与生活的平衡。通过建立健康的工作习惯、主动的情绪管理和明确的生活边界,我们能够在努力与健康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实现真正的职业与人生发展。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5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