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幕式现场
10月19日,“海伟杯”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河北景县举行,大赛组委会委员、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路建平,大赛评委会主任、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圣玉,景县人民政府原副县长周达,河北海伟集团副总经理高长庚,大赛执委会副主任委员、橡胶谷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经理刘珍妮等出席活动。
多个奖项出炉,优秀团队与高校脱颖而出
刘珍妮宣读获奖名单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与权威评审,大赛最终评选出多个奖项。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丽湖封材”团队凭借《丽湖封材——致力于成为车规级芯片封装材料的领导者》斩获特等奖第一名,获得1.5万元奖励;湖北工业大学“聚氟新膜力”团队以《双抗新膜法——开创油水分离新纪元》获特等奖第二名,奖金1万元;山东大学“纤翼护盾团队”凭借《电磁盾牌——大面积及高性能柔性碳纤维纸/MXene复合电磁屏蔽材料的突破性设计》获特等奖第三名,奖金0.8万元。
特等奖获奖团队代表领奖
一等奖共12名,获奖团队包括四川大学“骼睿”团队、武汉纺织大学“‘纤’锋者”团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晶显未来”团队、常州大学“稀愈先锋”团队、西安石油大学“油田环钻”团队、北京化工大学“3D 锂电”团队、四川大学“OA姜碳荧光诊疗一体化团队”、江苏海洋大学“热控凉方”团队、青岛科技大学“柔传先锋队”、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创新先锋队”、青岛科技大学“柔盾疏水”团队、武汉理工大学“纤领科技”团队。
高长庚为一等奖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北京服装学院“未燃”等44支团队获二等奖;另有96支团队获三等奖;北方民族大学闫骏等99名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山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新疆大学因在报名团队数量、决赛入围团队数量及报名阶段组织宣传表现突出,获“优秀组织奖”。
周达为二等奖获奖团队颁奖
冯圣玉为二等奖获奖团队颁奖
路建平为获“优秀组织奖”的高校代表颁奖
多赛道覆盖,三级赛制选拔
据了解,本届大赛面向2025年3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同时允许博士研究生参加“揭榜挂帅”赛道,2025年应届毕业生也可参赛。赛事设置“主赛道”和“揭榜挂帅”赛道,参赛团队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单一赛道,其中主赛道涵盖橡胶、塑料、涂料、胶黏剂、纤维、功能材料六大领域。大赛采用初赛、决赛、总决赛三级赛制,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晋级决赛的团队。决赛采用现场答辩形式,评委结合参赛作品的成果水平、完成质量及答辩情况综合评议,确定获奖名次。
参赛规模与作品覆盖面广、创新实、贴合趋势
冯圣玉对本届大赛作品进行点评时介绍,在报名及初赛阶段,全国30个省份、136所高校的528支团队参与报名;经初赛评审,33所高校的60支团队成功晋级决赛。
冯圣玉对本届大赛作品进行点评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专业覆盖全面,契合行业趋势,涵盖高分子材料六大核心领域,内容紧密贴合绿色环保、高性能化、智能化等行业发展新方向;二是紧扣创新主题,类型结构合理,所有作品围绕“创新创业”展开,创新研究与产业应用型作品占比略高于纯创业类作品,形成“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良性生态;三是选题新颖实用,表现形式丰富,聚焦“双碳”目标、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热点,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展现角度涵盖实验室研发、中试转化、市场分析等,落地潜力显著。
此外,近60%的作品涉及“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方向,契合国家“双碳”目标;多所高校作品已与地方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技术投产后可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参赛团队在技术研发、团队协作、商业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获得评审专家与行业代表的一致认可。
后续服务:助力项目落地,吸引青年人才扎根
大赛组委会表示,后期将为有需求的参赛团队提供项目落地、人才引进、项目宣传等服务,并联合景县、河北海伟集团,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推动项目落地转化。同时,大赛也欢迎更多青年人才扎根景县,开启创业梦想。
让我们相约2026,不见不散!
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5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