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完整的解释奥卡姆剃刀?
2.奥卡姆剃刀定律——果断剔除不必要的选项
3.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有哪些
4.奥卡姆剃刀定律是如何形成的?
5.《墨菲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
6.奥卡姆剃刀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运用的例子?
7.什么叫做奥卡姆剃刀?能举例一个具体例子吗?
谁能完整的解释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英国奥卡姆的威廉所提出来的。在他主张的唯名论中,奥卡姆的威廉说到:“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这个定律在14世纪的欧洲,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而其深刻意义,也在时间的沉淀中变得更加广泛和丰富。
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明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而且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更容易使我们为自己制造的麻烦而烦恼。
奥卡姆剃刀定律——果断剔除不必要的选项
1.250定律
拉德认为:每一位顾客身后,大体有2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 名顾客。2.达维多定律
达维多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就要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又第一个淘汰自己的老产品。3.木桶定律
水桶定律是指,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4.马太效应
《新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 “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5.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6.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7.彼得原理
劳伦斯.彼得认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8.零和游戏原理
当你看到两位对弈者时,你就可以说他们正在玩“零和游戏”。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9.华盛顿合作规律
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 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10.邦尼人力定律
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种却挖不了一个洞。11.牛蛙效应
把一只牛蛙放在开水锅里,牛蛙会很快跳出来;但当你把它放在冷水里,它不会跳出来,然后慢慢加热,起初牛蛙出于懒惰,不会有什么动作,当水温高到它无法忍受的时候,想出来,但已经没有了力气。12.蘑菇管理
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方法,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13.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14.巴莱多定律(Paredo 也叫二八定律)
你所完成的工作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只换来20%的成果。15.马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16.最高气温效应
每天最热总是下午2 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17.超限效应(溢出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18.懒蚂蚁效应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成群的蚂蚁中,大部分蚂蚁很勤劳,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则“挺身而出”,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19.长尾理论
ChrisAnderson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20.破窗理论
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21.“羊群效应”,又称复制原则(Copy Strategy)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地方还有更好的青草。22.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23.光环效应
人们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比较深刻、突出,这种强烈的知觉,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24.蝴蝶效应
一只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25.阿尔巴德定理
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26.史密斯原则
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我找的很全了
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有哪些
奥卡姆剃刀定律——果断剔除不必要的选项
公元14世纪时期的英国被无休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端充斥着,这似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奥卡姆的威廉对此感到无比厌倦,于是开始著书立说,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宣传唯物论,并且只承认那些确实存在的东西,而空洞无物的普遍性很明显都是毫无用处的,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人们把他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一“剃除”理论的提出像一把剃刀出鞘一样,立即剃除了英国几百年间一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使得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了出来,并且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但是,这把“剃刀”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异端邪说,使得那些人感到了威胁,于是联合起来迫害威廉。为此,威廉受到了一些伤害。而这丝毫不影响这把“剃刀”的锋芒,在历经数百年的时间里,它超越了原本狭窄的领域,获得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力。
奥卡姆剃刀定律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多余的东西通常都是无益的,复杂的东西也未必就是好的,当感到累赘的时候要毫不留情地将其“剃除”,变复杂为简单。为了纪念提出该理论的是奥卡姆人威廉,因此将此理论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曾经有个心理学家提出一个问题,并邀请一群自愿者做出自己的回答,问题是:当以下三种情形发生时,即你正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锅里的水滚了,你正要准备处理的时候,电话铃声响了,但同时你看见刚刚牙牙学语的孩子摔倒在地,正“哇哇”大哭。请参与者在这三者中分出先后顺序,选择一个最先要做的。很多人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而心理学家给出的最为智慧的答案是:先去关煤气,因为这是最容易威胁生命的,然后再做剩下的事情。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面临选择,左思右想,烦恼丛生。但往往只要我们做出一个关键性的选择,然后就不会再纠结。而当你选择了此,那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彼。“奥卡姆剃刀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抓住简单的、珍惜重要的、把握关键的,而那些繁琐的、可有可无的、次要的,就让它们自生自灭吧,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放弃些什么才会有所得。
从前有一个花甲老人,年轻时以砍柴为生。那时候,他像当地的樵夫一样,在前一天到山上砍柴,第二天大清早便担着柴到集市上去卖,生活虽不富裕,但还是可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一次,樵夫还是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这次他决定砍一棵粗壮的大树,大树的柴多,第二天便可以卖到更多的钱了。他把斧头和锯子都用上了,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但随着天色渐渐暗下去,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不仅要将树砍倒,还要把它运回家,劈成木柴才能卖出去。为了节省时间,樵夫没有再休息,即使很累很累了还是坚持着,一直在埋头砍树,眼看就要成功了,大树却在忽然之间倒了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樵夫的腿上,鲜血大股大股地向外流。樵夫瞬间傻了眼,怎么办?如果不及时回家就诊,很可能会因失血而死,但是看着眼前的大树,想象着成堆成堆的干柴,樵夫有点不甘心。最终,樵夫决定抽出压在大树下的腿回家,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腿就是抽不出来,无奈之下,他大声喊人,却无人回应。那时天色已晚,山上的其他人早都下山回家了,而这里又是山林深处,十几里地之内没有人家。
樵夫几乎陷进绝望的境地,无意间,他忽然看见了身边的锯子,那是他用来锯大树的锯子,最终他拿起锯子朝自己那条被压住的腿狠狠锯了下去,钻心的疼痛几乎令他窒息,但强烈的求生意识告诉他不能就此倒下,用衣服包好伤口后,樵夫迅速朝山下爬去,寻找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地方。
樵夫的命保住了,这是他用一条腿换来的。医生说,假如他当时没有锯掉那条腿,恐怕性命早就不保了。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加宝贵、更加美好呢?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抉择也是如此艰难,舍弃一样东西、放弃一个人,都会有痛入骨髓的感受。但是究竟孰轻孰重,当务之急应该果决,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或许就不再有什么烦恼,有什么疼痛了!要知道,放弃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简单的幸福。
奥卡姆剃刀定律是如何形成的?
管理学中常见十大原理有:1、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
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2、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4、鲇鱼效应: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6、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7、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8、二八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9、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段教导: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10、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扩展资料:
管理学中其他原理有:
1、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2、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1、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2、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3、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墨菲定律》┅奥卡姆剃刀定律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奥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威廉提出的,他对当时无休无止的关于“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感到厌倦,于是著书立说,宣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他所主张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人们就把这句话称为“奥卡姆剃刀定律”。
这把剃刀出鞘后,剃秃了几百年间争论不休的经院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中分离出来,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同时,这把剃刀曾使很多人感到威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威廉本人也受到伤害。然而,这并未损害这把刀的锋利,相反,经过数百年锤炼,它早已超越了原来狭窄的领域而具有广泛的、丰富的、深刻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奥卡姆剃刀定律在目标管理中的运用,即“奥卡姆剃刀”
三法,这三种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目标曲解与置换现象的发生,同时,这也正是“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化”法则: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
1.精兵简政,不断简化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扁平化与组织结构非层级化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变革的基本趋势。
在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已经不复存在,组织中上下有序的传统规则被淡化,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分工合作关系。
基层员工被赋予更多的权力,他们有可能参与部门目标甚至组织目标的制订。
组织内的信息不再是上下级之间的单向传递,而是一种网络化的即时式双向沟通。在这种组织中,顾客的需要成为员工行动的向导,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由于员工的积极参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矛盾得到最大程度的消除。
2.关注组织的核心价值,始终将组织资源集中于自己的专长
也就是说,组织需要从众多可供选择的业务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在自己最具竞争优势的领域确定组织的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组织集中精力,才可以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丰厚的利润。反之,如果目标数量过多,往往会使经营者难以同时兼顾太多的业务,从而顾此失彼。
韦尔奇任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时,他发现通用电气现有的产品线既长且乱,总共有350种产品,从制造核反应堆到微波炉,从组装机器人到制造蒸汽熨斗,业务组合不但大而且分散。为了提高竞争力,韦尔奇提出非一即二(No.1orNo.2)的原则,必须把本产品做成本行业数一数二的产品,否则一律将公司卖掉。1994年,为通用电气带来90%利润的15个事业部进入了应该保留的业务圈内,同时放弃了117个事业部和产品,包括煤矿、半导体、烧烤器、吹风器和钟表,最终通用电气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3.简化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文书作业
事实上,由于个体受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简单的信息远比复杂的信息更有利于人们的思考与决策。因此一个优秀企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知道如何保持事情的简单化,不管多复杂的事情都能将其变得简单易行。
尽管导致组织目标曲解与置换的原因很多,但奥卡姆剃刀定律对解决目标的曲解与置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理念与思路。
美国最大的证券网站etrade.com曾成功运用这把“剃刀”,推出了一次惊世骇俗的品牌推广活动,口号就是“踢开你的经纪人”,实在的承诺,中肯的直白,一面世便引起了巨大的共鸣,从而大赚其钱。无独有偶,美国网上杂货店Drugstore.coin也曾推出一则很有意思的广告。广告中,身穿白色制服的“服务小队”成员像圣诞老人一样从壁炉中钻出,或像《碟中谍》中的汤姆·克鲁斯一样从天而降,为顾客及时递送日常用品。该广告为了突出“时间”的主题,“剃掉”了一切无用的废话,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奥卡姆剃刀定律”的出发点是,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记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讲的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说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于是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同样的事情,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你认为哪个更好呢?今天,这把阴冷闪光的剃刀向我们复杂的企业管理发出了挑战,指出许多东西是有害无益的,我们正在被这些自己制造的麻烦压跨。事实上,我们的组织正不断膨胀,制度越来越烦琐,文件越来越多,但效率却越来越低。这迫使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采用简单管理,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变简单。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奥卡姆剃刀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运用的例子?
奥卡姆剃刀定律:把握关键,化繁为简
“简单”,真正的大智慧
近几年,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精兵简政”、“精简机构”、“删繁就简”等一系列追求简单化的观念在整个社会不断深入和普及。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这正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管理组织越来越完善化、体系化和制度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容忽视的机械化和官僚化。于是,文山会海和繁文缛节便不断滋生。可是,国内外的竞争都日趋激烈,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快与慢已经决定其生死。如同在竞技场上赛跑,穿着水泥做的靴子却想跑赢比赛,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脱掉水泥靴子,比别人更快、更有效率,领先一步,才能生存。换言之,就是凡事要简单化。
很多人会问:“简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看了下面的例子,我们自然就会明白。
有人曾经请教马克·吐温:“演说词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短小精悍好?”他没有正面回答,只讲了一件亲身感受的事:“有个礼拜天,我到教堂去,适逢一位传教士在那里用令人动容的语言讲述非洲传教士的苦难生活。当他讲了5分钟后,我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捐助50元;他接着讲了10分钟,此时我就决定将捐款减到25元;最后,当他讲了1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听众请求捐款时,我已经厌烦之极,1分钱也没有捐。”
在上面马克·吐温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向求教者说明:短小精悍的语言,其效果事半功倍;而冗长空泛的语言,不仅于事无益,反而有碍。
事实上,不仅语言如此,现实生活亦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化,剃除不必要的生活内容。这种简化的过程,就如同冬天给植物剪枝,把繁盛的枝叶剪去,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每个园丁都知道不进行这样的修剪,来年花园里的植物就不能枝繁叶茂。每个心理学家都知道如果生活匆忙凌乱,为毫无裨益的工作所累,一个人很难充分认识自我。
为了发现你的天性,亦需要简化生活,这样才能有时间考虑什么对你才是重要的。否则,就会损害你的部分天资,而且极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如何来实现这种简化呢?很简单,就是重新审视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和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后运用奥卡姆剃刀,舍弃不必要的生活内容。
博恩·崔西是美国著名的激励和营销大师,他曾与一家大型公司合作。该公司设定了一个目标:在推出新产品的第一年里实现100万件的销售量。该公司的营销精英们开了8个小时的群策会后,得出了几十种实现100万件销售量的不同方案。每一种方案的复杂程度都不同。这时,博恩·崔西建议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应用奥卡姆剃刀原理。
他说:“为什么你们只想着通过这么多不同的渠道,向这么多不同的客户销售数目不等的新产品,却不选择通过一次交易向一家大公司或买主销售100万件新产品呢?”
当时整个房间内鸦雀无声,有些人看着博恩·崔西的表情就像在看一个疯子。然后有一名管理人员开口说话了:“我知道一家公司,这种产品可以成为他们送给客户的非常好的礼物或奖励,而他们有几百万客户。”
最后,根据这一想法,他们得到了一笔100万件产品的订单。他们的目标实现了。
可见,不论你正面临什么问题或困难,都应当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解决这个问题或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你可能会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为你实现同一目标节约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记住苏格拉底的话:“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办法。”正如奥卡姆剃刀定律所阐释的,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要保持事情的简单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将事情处理好。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日本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收到客户抱怨,买来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他们为了预防生产线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一台出货的肥皂盒。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买一台强力工业用电扇去吹每个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肥皂的空盒。
面对同样的问题,两家公司采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法。无论从经济成本方面,还是资源消耗角度,相信第二种方案的优势都是不言而喻的。这个例子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如果有多个类似的解决方案,最简单的选择,就是最智慧的选择。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勇敢地拿起“奥卡姆剃刀”,把复杂事情简单化,以选择最智慧的解决方案。
剃掉复杂,切勿乱删
相传,有位科学家带着自己的一个研究成果请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随意地看了一眼最后的结论方程式,就说:“这个结果不对,你的计算有问题。”科学家很不高兴:“你过程都不看,怎么就说结果不对?”爱因斯坦笑了:“如果是对的,那一定是简单的,是美的,因为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的。你这个结果太复杂了,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科学家将信将疑地检查自己的推导,果然如爱因斯坦所言,结果不对。
也许你认为奥卡姆剃刀只存在于天才的身边,其实,它无处不在,只是有待人们把它拿起。当我们绞尽脑汁为一些问题烦恼时,试着摒弃那些复杂的想法,也许会立刻看到简单的解决方法。人生的任何问题,我们都可运用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是最公平的,无论科学家还是普通人,谁能有勇气拿起它,谁就是成功的人。
越复杂越容易拼凑,越简单就越难设计。在服装界有“简洁女王”之称的简·桑德说:“加上一个扣子或设计一套粉色的裙子是简单的,因为这一目了然。但是,对简约主义来说,品质需要从内部来体现。”她认为,简单不仅仅是摈除多余的、花哨的部分,避免喧嚣的色彩和繁琐的花纹,更重要的是体现清纯、质朴、毫不造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简单”,不是乱砍一气,而是在对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之后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正如一个雕刻家,能把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因为他胸中有丘壑。如果你抓不住重点,找不到要害,不知道什么最能体现内在品质,运用剃刀的结果只能是将不该删除的删除了。
那么,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奥卡姆剃刀,不能盲目。例如,IBM在电脑产品营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其前CEO郭士纳所指,他们具有非常有优势的集成能力。然而,其广告宣传语却将这一点删掉了,留下推广小型电脑的“小行星问题的解决方法”。结果,IBM自然未能凭这则广告获得区别于其他电脑的地位。可见,没有什么比删掉自己的优势更可悲了。
所以,在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时,要将其用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是盲目乱删。
什么叫做奥卡姆剃刀?能举例一个具体例子吗?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Ockham's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应用实例
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
科学思维
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或者以这种自我肯定的形式出现:让事情保持简单!)。注意这个原理是如何在上述形式中被加强的。严格的说,它们应该被称为吝啬定律 (Law ofparsimony),或者称为朴素原则。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使用奥卡姆剃刀区分能够做出相似结论的理论。我们试图选择做出不同结论的理论。这不是奥卡姆剃刀的本意。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这个原理最早至少能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亚里士多德在相信实验和观测并无必要上走得太远。朴素原理是一个启发式的经验规则,但是有些人引用它,仿佛它是一条物理学公理。它不是。它在哲学和粒子物理中使用的很好,但是在宇宙学和心理学中就不是特别好,这些领域中的事务往往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或许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许多科学家接受或者(独立的)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莱布尼兹的“不可观测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顿提出的一个原则: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释自然事物的特性,则我们不应当接受比这更多的原因。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扩展资料:
奥卡姆剃刀不断在哲学、科学等领域得到应用,使它进一步发扬光大,并广为世人所知的,则是在近代的企业管理学中。
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
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管理、组织管理、营销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企业战略,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
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通过奥卡姆剃刀将企业最关键的脉络明晰化、简单化,加强核心竞争力。
百度百科—奥卡姆剃刀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