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和生活风俗
2.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3.少数民族都有什么服饰?
4.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5.少数民族的服装(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6.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点有哪些
7.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8.中国56个民族服饰及介绍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和生活风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和生活风俗: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满族服饰分旗装与马褂。少数民族(英文:Minority),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充分体现了在中国***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制定和实施民族团结统一工作也为了让各民族实现平等的权利,就开始下令组织力量对民族名称与族群进行辨别。
经过努力,科学家理清了中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民族识别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
民族识别
民族识别前的基本情况:1953年,新中国开展了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各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最多的是云南,有260多种;其次是贵州,有80多种,这400多个名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分支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区的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译音,等等。
民族识别的主要原则:民族识别,是一个涉及民族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的民族识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人民的意愿,逐一进行的。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
1、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2、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3、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4、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5、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都有什么服饰?
1、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和民间习俗。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纹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纹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2、景颇族服饰
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
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妇女戴银手饰越多表示越能干,越富有。
3、阿昌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是阿昌族人民穿戴的服饰。 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真,心灵纯洁。
高包头是梁河地区已婚妇女特有的头饰。阿昌语称之为“屋摆”。这种头饰用自织自染的两头坠须的黑棉布长帕缠绕在梳好发髻的头上,造型高昂雄伟,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开,长达5至6米。
男子穿对襟上衣,下着黑裤,斜背“筒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成的菊花。未婚男子戴白包头,已婚男子戴藏青色包头,青壮年在脑后留一尺多长的包布,有随身佩带刀的习俗,其中“户撒刀”最为有名。
4、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青年多为白色,中老年用黑色,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也戴大耳环和银项圈。
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一般是上遮乳房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
德昂族妇女不留发,剃 光头,用黑布绕包头,包头两端如发辫重在背后,唐代史书描写她们是"出其余垂后为饰"。
扩展资料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
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
2008年,共1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内蒙古发布中国首个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
2014年,由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承担的财政部专项“中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传统生产工艺与技术保护工程第八期少数民族服饰”项目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制衣原料、编织、印染、鞋帽、衣服、饰品等制作的独特性工艺进行调研。
例如,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的古传统民族服饰是汉服。相传为黄帝发明,西周起汉服已具基本性质,到了汉朝已经全面完善并普及。这一时段直到明末清初,汉族人着汉服到汉朝已有几千年历史。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百度百科-傣族服饰
百度百科-景颇族
百度百科-阿昌族服饰
百度百科-德昂族服饰
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1、汉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襦裙”制等类型。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汉族人装饰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喜饰玉佩玉。
2、壮族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布结纽扣。壮族服饰,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3、藏族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差异并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
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
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二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5、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
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兴华水族乡摆贝村苗族百鸟衣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刺绣而成。其用苗族土布和红、黄、绿、蓝等颜色的锦缎丝绸进行拼合,胸兜、围腰等部件绣上各种花、鸟、虫、鱼、蝴蝶、太阳等自然符号,裙摆由若干块刺绣品和蜡染组成,最下面一圈是一排美丽的百鸟羽毛。
扩展资料: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56个民族分别是:
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 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
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汉族原名华夏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民族服饰为汉服。
百度百科-56个民族
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的服装(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55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主要由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
2.回族
男子喜欢戴无檐小帽,以白色、圆顶居多,穿白衬衫外套黑坎肩。
过去,妇女普遍戴盖头,从20世纪50年代起,时兴戴白色仿护士帽,老年妇女仍外罩盖头,现在也有用素色纱巾包头的。
3.藏族
藏族服饰颇具特色,农区男子穿右开襟氆氇长袍,脚着皮靴或“松巴鞋”;农区和城镇的妇女冬春穿长袖长袍,夏秋为无袖长袍,腰前系有彩色横条围裙,即“邦垫”,姑娘则不系。
牧区男女服饰基本相同,均穿光板羊皮袍。
女子头饰比较讲究,少女梳一条发辫,成年则分成两条。
4.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喜欢戴帽,尤以四楞小花帽最具特色。
男子传统服装为宽袖、无领、无扣,中扎一布带的棉质长袍。
妇女则着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套对襟背心,配有耳环、手镯、项链等装饰品。
5.苗族
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边绣有宽大花边。
基本都缠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
头饰样式繁多,配有各式包头帕。
男子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穿长裤。
6.彝族
男子穿黑色窄袖左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女子多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佩围裙和腰带,缠包头。
外出时,男女均披形如斗篷的“擦尔瓦”。
7.壮族
壮族男子多穿青布对襟上衣,有的以布帕缠头;妇女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裤或褶裙。
8.布依族
男子多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妇女大多穿右衽大襟衣,下着长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质首饰。
9.朝鲜族
有“白衣民族“之称,过去男女多着白色短衣,现妇女穿色彩艳丽的短衣长裙,男子仍着白色短上衣,外套坎肩,下穿大肥裆裤,裤脚系丝带,外出时加穿长袍。
10.满族
以长袍为主,俗称“旗袍”。
男袍袖口接有“马蹄袖”,平时挽起,放下可为手背御寒。
11.侗族
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女多穿裙或长裤。
12.瑶族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由青、蓝布制作,男子多穿对襟无领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
广西南丹县大瑶寨男子爱穿绣边白裤,被称做“白瑶裤”;女子服饰较复杂,有的穿无领短衣,下配长短不等的裙子,有的穿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有的穿后面长、前襟短的过膝长衣。
13.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缠白色或蓝色包头,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长裤。
各地女子服饰不尽相同,大理地区妇女多戴绣花布或彩色头巾缠头,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丝绒领褂,下穿蓝布裤,系边缘带有几何图案下摆的围裙,盘发辫于头顶。
14.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以白色或青蓝色土布帕子缠头,多穿多纽扣对襟短衫;女子穿无领左开襟、袖子肥大褂,下着绣有花纹、图案的八福罗裙,有的穿裤脚有两三道花边的长裤,老人穿大襟衣。
15.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多穿藏青色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缠头。
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胸前戴成串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戴耳环、耳坠和大手镯。
16.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男子多穿黑色、咖啡色等深色衣服;妇女服饰丰富多彩,夏季多穿花连衣裙,冬季外罩对襟棉大衣,年轻女子爱穿绣花套裤,喜欢以银制品做装饰。
17.黎族
黎族男子穿无领对襟上衣,下着前后两幅布的“吊檐”,以红布或黑布缠头;女子穿对襟长袖上衣或套头上衣,下配筒裙,束发脑后,饰以骨簪或金属簪,戴绿花头巾。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服装
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点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服装概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少数民族的服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少数民族的服装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的服装主要包括头饰、衣服、裤子、鞋子等,每个民族的服装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藏族的服装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富有民族特色;蒙古族的服装则以马皮为主要材料,表现了蒙古族的骑马文化;壮族的服装则以花鸟图案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少数民族的服装的制作过程
少数民族的服装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制作过程:
1.选材:首先需要选用适合制作服装的材料,如丝绸、棉布、毛织品等。
2.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民族特色和服装用途,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服装样式。
3.剪裁:根据设计好的样式,将选好的材料剪裁成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4.缝制:将剪裁好的材料缝制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服装。
5.装饰:在服装上进行各种装饰,如刺绣、织花、描金等,使服装更加美观。
少数民族的服装的文化意义
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服装寓意深刻,代表了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少数民族的服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少数民族的服装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有哪些?
桂西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特点有以下几点:
1、蒙古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2、回族: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3、藏族: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中国56个民族服饰及介绍有哪些?
内容如下: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高山族:高山族服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有地区差异。台湾南部的男子穿对襟长袖上衣,外套坎肩式短褂,系宽腰带,垂其两端的作为前裙。衣袖、领、腰及下摆都镶上彩色花边,用黑布缠头。经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饰分为短衣长裙、长衣下裳和裸露式三种款式。
土族:土族男子现在冬天穿斜襟光板皮袄和羊毛褐衫,其它季节穿小领、斜襟长袍或白色高领短褂,外套黑色或紫色的大襟坎肩,下穿长裤,系腰带、围肚。头戴白毡帽,脚穿绣花布鞋。男服习惯绣花,镶黑、红边饰。妇女服饰五彩斑斓。
回族: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
相关内容解释:
1、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苗族的聪明才智。
2、布依族:服饰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3、侗族:右衽无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
4、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5、白族:崇尚白色,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
1、蒙古族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2、藏族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3、苗族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
4、壮族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 壮族服饰,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的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5、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过去穿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妇女着左襟大褂,滚二三道花边,衣袖比较宽大,下着镶边筒裤或八幅罗裙,喜欢佩戴各种金、银、玉质饰物。土家族现在平日着装已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喜庆节日、隆重集会或边远山村,才有传统民族服饰展示风采的机会。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国族:国族是以政治目的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中华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在年满18周岁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3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