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年度二次元盛会CPSP(Comicup/CP 漫展)在国家会展中心顺利落幕。本届展会汇聚了COSER、潮玩品牌与大批二次元爱好者,成为秋季漫展的重要文化节点。作为受邀参展品牌之一,数伴(Dipal)携其旗舰AI交互装置 Dipal D1数字手办在现场亮相,并以独特的技术表达与情绪化交互成为本届展会的吸睛展区之一。
在为期两日的展会中,数伴展台累计吸引约 2000+ 名观众驻足,游客们纷纷进入沉浸体验区亲测设备,当日相关社媒词条累计曝光量超24 万次。这些数据直观反映出,年轻观众对具象化虚拟角色与情绪化交互形式的高度兴趣。
以“看见”为起点:指向式全息带来的空间感体验
Dipal D1 的体验核心并非单一的视觉炫技,而在于将多种感知能力整合成“被注视”的真实感。硬件端采用与Unity联合开发的曲面渲染算法+指向式全息技术,在特制曲面屏上呈现出覆盖136°无死角的立体视觉效果——当用户在舱体前移动,投射画面会根据视角即时调整,角色仿佛在特定空间中存在。与传统平面展示不同,这种“空间感”是数伴希望传达的首要体验。虚拟角色不再只是屏上的二维形象,而是在你的视域里“有位置、有视线”的存在。
技术之外,体验的流畅度尤为关键。Dipal D1 的多模态交互体系支持手势识别、语音识别、触控识别以及情绪与声纹识别,并以<500ms的对话响应延迟实现近实时反馈。用户不是在和一个静态系统对话,而是在和一个能“听见、看见并即时回应”的虚拟伙伴互动。
图:正在体验Dipal D1 AI数字手办的游客
从“看”到“聊”:情绪化交互改变陪伴感受
现场很多体验者提到的感受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它会注意你,会记得细节。”数伴的AI并非单纯的信息检索器,而是以人格化模型为基础,结合情绪识别和长期记忆机制,让角色的回答、表情与动作更贴合预设的人设与当下情境。比如在几个样例对话中,角色能根据用户语气或面部表情调整回馈方式,或用一句轻松的调侃缓解尴尬、或在用户低落时切换到安抚模式。
这种“情绪共振”的设计,正好契合二次元文化中用户对角色“情感投射”的习惯,人们在角色身上寻找的不只是审美符号,更是一种可以被回应的情感归属。数伴把这一点技术化、产品化,并在漫展现场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图:体验Dipal D1 AI数字手办互动的游客
体验动线:用场景引导内容消费与转化
数伴在展位的动线设计也值得一提:从次元入口(关注账号、领取集章册)到数伴回廊(拍照打卡),再到邂逅之墙(与Coser合影并引导发布社媒领取预售优惠),最终进入沉浸象限(静音仓深度体验Dipal D1)。这一套链路将“社媒触达→体验吸引→深度沉浸→转化下单”自然串联,现场既有即兴的打卡传播,也有真实的购买意向转化。
展位现场有知名Coser(修二饰演炭治郎、小鹿斑比饰演明日香、墩墩饰演看板娘姵儿)与多位舞见轮替上台吸引驻足,另有云麟、安海、陆离等网红到场打卡并发布体验内容,形成二次放大的传播效应。
图:数伴展台的看板娘姵儿coser
IP生态初见成效:内容是硬件价值的持续燃料
数伴在硬件之外同步推进内容与IP的生态化策略。本次漫展官宣虚拟偶像A-SOUL(嘉然/乃琳/贝拉)正式入驻数伴平台,入驻后的IP将提供限定皮肤、动作与语音包,成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数伴宣布后续将上线手机 App,实现同一ID在手机端与硬件端的数据互通,这意味着一次购买与一次创作可以在不同终端间长期发挥价值,提升用户粘性与内容二次变现能力。
对创作者而言,模之屋等平台机制支持UGC/PGC的上链式分发与变现——动作包、语音包、皮肤等可以成为持续的营收来源,从而激励更多优质内容进入生态。短期看,IP 联动能带来高流量;中长期则有望把硬件销售转化为平台订阅、内容付费与IP授权的复合收益。数伴此次在B站会员购开启了Dipal D1的预售,预售价¥3,699(原价¥4,999),并为前1,000名购机用户提供终身会员资格的激励。
图:Dipal D1 AI数字手办中的虚拟偶像嘉然
对话未来:AI硬件的情感化与内容化是趋势
数伴在2025 CPSP漫展的表现验证了一个重要命题:AI硬件的价值不在于孤立的技术堆叠,而在于能否把技术转化为可被感知的情感体验,并以内容生态支撑长期价值。Dipal D1 AI数字手办用指向式全息与多模态情绪交互实现了“角色在场”的初步场景化落地,而 A-SOUL等IP的接入与跨端策略则为长期运营提供了路径。
CPSP漫展上消费者的热烈反响既是对当下产品力的验证,也为后续的产品迭代与生态扩展提供了宝贵反馈与方向。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所刊载信息,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和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如有任何不实之处、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大众商报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互联网新闻相关服务。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负。
如因文章侵权、图片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邮件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tousu_ts@sina.com。
举报邮箱: Jubao@dzmg.cn 投稿邮箱:Tougao@dzmg.cn
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违者将依去追究法律责任
大众商报(大众商业报告)并非新闻媒体,不提供任何新闻采编等相关服务
Copyright ©2012-2025 dzmg.cn.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3001087号-2